入秋前冷氣要「收工」?關機前這幾個步驟讓明年更省電
把「關掉」升級為「收工」
冷氣一到入秋就封存?若沒處理殘留水氣與髒污,明年開機多半霉味、滴水、風弱更耗電。
收工的核心就是把機內吹乾、把風路排水路清乾淨、把外機環境整理好,再安排輕度的休眠維護。
以下給你一步到位的收工SOP。
關機前 10 步驟
- 
		送風烘乾 10–20 分鐘
 關閉製冷,改「送風/自清」把冷排與排水盤吹乾,抑制黴菌。
- 
		取下濾網清洗並陰乾
 清水+軟刷,晾至全乾再裝回;長期收納可先以夾鏈袋防塵。
- 
		檢排水盤與排水管
 目視無黏汙、無青苔;若常滴水,建議通管或請專業清洗。
- 
		外機鰭片低壓清水沖洗
 自上而下「雨淋式」沖,不要近距離高壓水柱以免壓扁鰭片。
- 
		清出外機前方≥1m 淨距
 移除雜物、枯葉、紙箱;避免回風影響散熱與耗電。
- 
		檢查銅管保溫棉與封膠
 破損即更換;日曬面可加抗UV保護膠帶,避免明年結露滴水。
- 
		固定螺栓/防震腳檢點
 鬆動即緊固;外機底座離地≥10cm、排水孔暢通、防蟲網完好。
- 
		防霉防蟲
 擦拭面板與出風口;機身周邊進行環境性防蟲(勿噴入機內)。遙控器取出電池防漏液。
- 
		電源策略
 一般冷房型可關閉室內機電源/斷路器降待機耗;若是熱泵機種或具曲軸加熱器,請保留外機通電依說明書。
- 
		外機遮護
 可用透氣防曬罩遮頂擋落葉與日曬,勿全封塑膠袋避免凝露生鏽;颱風前務必拆除。
入秋後的「休眠維護」:7/30/90 計畫
- 每 30–60 天:開機強風或製冷 10–15 分鐘,讓壓縮機油回流、排水路帶水流動。
- 每 90 天:檢查外機淨距、保溫棉、鰭片有無鹽霧/粉塵堆積並清理。
- 潮濕環境:除濕機或通風維持室內濕度 50–60%RH,抑菌更有效。
	
明年開機前 5 分鐘自我檢測
- 濾網乾淨、出風無霉酸味。
- 出風溫差:回風與出風相差約 10–14°C(視環境而定)。
- 風量均勻:無「忽強忽弱」或異音。
- 排水順暢:戶外排水口連續滴水、室內不回滲。
- 外機散熱:出風熱而不「悶烤」,前方無遮擋。
省電加分:收工同步做的 5 件事
- 設定檔與貼紙:記錄最後清潔日期、異常點與聯絡維修商。
- 遮陽與窗簾:檢查西曬面遮陽簾,明年更易維持恆溫。
- 循環扇定位:標好下季搭配風向,回來體感更涼可+1°C省電。
- 智慧排程:若有遠端控制,建立每月回油巡航與開機自測場景。
- 評估專業拆洗:霉味重、風鼓積塵、滴水史→安排深度拆洗,效能回升最有感。
常見NG × 立刻修正
- 直接關機封存 → 明年霉味、滴水:先送風烘乾+洗濾網。
- 高壓水直噴鰭片 → 鰭片變形散熱差:改用低壓遠距沖。
- 外機全罩塑膠布 → 機內凝露、腐蝕:改透氣罩且颱風前拆除。
- 長期不開機 → 潤滑油下沉:每月短啟運轉。
- 保溫棉破損不理 → 管路結露滴水耗電:立即更換。
裝修或搬家順便做的升級
- 外機加高座/防鏽腳座,避泥濘積水。
- 排水斷水彎+檢修口,維修與通管更容易。
- 室內機預留檢修孔,下次拆洗不拆吊頂。
- 外機遮陽棚(不擋風道),延長壽命。
結論|好的「收工」,就是明年最省電的「開工」
入秋前把冷氣吹乾、洗淨、通暢、保護,再用每月短啟維持油路與排水,等同替明年的夏天預冷。
少了霉味與滴水、風量回來、壓縮機負荷更低,省的不是小錢,是一整季的舒適與安心。
FAQ|冷氣收工常見問題
Q1:最後要用「除濕」還是「送風」?
都行;送風最穩,若機型有自清/乾燥模式更佳。
Q2:需要把電全切嗎?
一般冷房機可切掉待機電;熱泵機種或標示有曲軸加熱器者需保留外機通電,依說明書。
Q3:可以噴漂白水殺菌嗎?
不建議。會腐蝕鰭片並殘留刺激氣體;改用中性或專用清潔並充分清水沖淨。
Q4:外機要不要套?
可用透氣防曬罩防落葉與日曬,但不能全封,且遇颱風先拆除。
Q5:多久要請人拆洗一次?
一般6–12個月;沿海、毛孩、油煙或霉味明顯者縮短至6–9個月。
Q6:收工前一定要通排水嗎?
建議檢查。排水槽與管內生物膜若不清,明年高機率滴水。
Q7:遙控器電池要拿掉嗎?
要。長期不使用易漏液腐蝕端子。
Q8:每月短啟會不會耗電?
10–15 分鐘/月耗電極低,能保護系統、減少明年恢復成本,划算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