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氣機換季保養全攻略|4大清潔重點延長壽命又防異味
換季先保養,夏天更涼、冬天更省
冷氣不是壞了才清,換季保養能把堆積的灰塵、油污與濕氣清掉,預防霉味與滴水、降低能耗並延長壽命。
以下用4 大清潔重點+分步SOP+時程表,教你一次把保養做到位。
一張表看懂保養重點與週期
重點一:濾網與進風柵(風回來,味道先消一半)
SOP
- 關機斷電 → 打開面板,取下濾網。
- 乾刷+清水沖洗:由內向外沖,避免把灰塵帶回網內。
- 陰乾:不可日曬或烘乾,避免變形。
-
進風柵擦拭:微濕布+中性清潔劑,最後乾布收尾。
H6|小技巧:廚房或客餐廳靠近油煙者,可先以稀釋中性除油劑噴灑 1–2 分鐘再沖洗。
重點二:冷排(蒸發器)與風鼓(異味與冷度的大魔王)
SOP(表面清潔版)
- 保護電路:面板內電氣盒與感溫線以毛巾遮護。
- 冷排清潔:使用免沖洗型冷排清潔劑均勻噴塗,靜置 5–10 分鐘。
- 風鼓除塵:用長毛軟刷沿葉輪方向清理,避免反向刮傷。
-
吹風乾燥:關上面板,設定送風(Fan)15–30 分鐘,帶走水氣與清潔劑殘留。
H6|深度需求:風鼓厚垢、霉味久未處理或冷度明顯下降,改採專業全機拆洗更安全徹底。
重點三:排水盤與排水管(滴水、臭味的關鍵環節)
SOP
- 拆下面罩檢視排水盤是否有黴斑或積垢。
- 以中性清潔劑+軟刷清盤面與出水口。
- 通管:以專用通管彈簧或抽吸器疏通;無工具可用少量清水測試流速。
-
U 型弔掛與坡度:確認排水管有持續下坡且無回折積水。
H6|防回臭:檢查是否有存水彎/防臭裝置,缺失時建議加裝。
重點四:室外機鰭片與散熱(讓壓縮機輕鬆呼吸)
SOP
- 斷電並確保地面穩固、安全。
- 用軟毛刷或低壓水順鰭片方向清理塵土、棉絮與落葉。
- 檢查散熱鰭片變形,可用鰭片梳輕微校正。
-
確認四周30–60 公分內無雜物遮擋、排風順暢。
避免:高壓水柱/強酸鹼,以免鰭片倒伏與腐蝕。
換季保養時程表(一年做對這幾次就穩)
- 夏季前(4–5 月):濾網、冷排表清、排水盤/管檢查、室外機清潔;試運轉冷房 10–15 分鐘。
- 夏季中(7–8 月):濾網每 2–4 週清,異味或風量下降即加做表清。
- 夏末(9–10 月):關冷氣前送風 30 分鐘烘乾內部,減少黴味。
- 冬季(12–2 月):偶爾送風或除濕 10–15 分鐘,保持機內乾燥,避免長置回潮。
DIY 與專業拆洗如何分工?(把錢花在刀口上)
- DIY 可做:濾網、進風柵、室外機表面、排水管通暢檢查、冷排表面清潔。
-
交給專業:
- 風鼓厚垢、異味久而重、滴水問題反覆。
- 冷度明顯下降、運轉噪音異常(軸承/風機不平衡)。
- 多聯機/吊隱式管線複雜、需全機拆洗或藥水循環清洗。
結論|做足四重點,冷氣一年都好用
濾網、冷排風鼓、排水系統、室外機散熱四件事做好,異味、滴水與不涼多半迎刃而解。
搭配換季時程表與送風烘乾習慣,夏天更清新、冬天更安心;遇到厚垢或反覆故障,再交給專業拆洗最穩。
FAQ|你最常問的 10 個冷氣換季保養問題
Q1:一定要用專用清潔劑嗎?
建議使用中性、標示可用於冷排的產品;一般家用去污劑可能腐蝕金屬與膠件。
Q2:清完還是有霉味?
多半是風鼓與排水盤仍有生物膜;需強化這兩處的清潔或安排專業拆洗。
Q3:多久需要專業保養一次?
居家環境建議1 年 1 次;廚房近側、粉塵多或長開機環境可 6–9 個月一次。
Q4:除濕模式能防霉嗎?
有幫助。換季時除濕或送風 10–30 分鐘可帶走內部濕氣,降低黴味機率。
Q5:可用酒精噴冷排殺菌?
不建議。酒精揮發快且有可燃性,並可能損傷塗層與塑件。
Q6:室外機需要罩套過冬嗎?
一般不需要,且悶罩易積濕;確保通風與遮雨即可。
Q7:清室外機可以用水管直沖嗎?
可用低壓水沿鰭片方向輕沖;避免高壓直射與逆向沖刷。
Q8:怎麼判斷排水管堵塞?
運轉時滴水盤水位攀升、機殼滲水或牆面濕痕;清理出水口並測試倒水流速。
Q9:清完更吵怎麼辦?
可能風鼓卡髒、葉輪不平衡或外殼鎖點鬆動;重新檢查固定,必要時找專業。
Q10:換季要不要加冷媒?
不需定期添加。只有在管路滲漏或拆裝後才需補充;冷不冷多與清潔度與散熱相關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