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隱式冷氣清洗疑問|是否存在不能清洗的狀況?
吊隱式(風管機)多藏於天花內,與回風箱、送風管相連。
清洗若可達性不足、排水與防水沒處理,水一灑就可能滲天花、回味、短路。
與其硬洗,不如先依下列清單判斷:能洗-不能洗-應先修-改工法,把風險降到最低。
空調清洗前必知:什麼是「可清洗條件就緒」?
一、可達性:確保空間足夠
-
檢修口:至少 ≥60×60 cm,若需拆風鼓,建議 ≥70×70 cm。
-
作業面:機器下方需留出 1.5–2 m,方便立梯與器具操作。
二、防護:避免電控與環境受損
-
電控盒:能完整遮蔽,避免進水。
-
回風口:可封閉,減少清洗水氣擴散。
-
場地防水:能做到周界防水+集水措施,確保家具與地坪安全。
三、排水:測試是否暢通
-
排放管線:需有獨立排水。
-
測試方法:注水 1–2 L,30 秒內能順利排出,才算合格。
四、供電:安全第一
-
斷電:必須可直接斷電。
-
遮電控:能遮蔽控制元件,降低觸電與短路風險。
空調清洗禁忌:什麼情況下「禁止濕洗」?
A. 安全與結構風險
-
檢修口不足:無檢修口或尺寸過小,無法完整接觸風鼓、滴水盤或盤管。
-
天花敏感材質:未做防水背襯的木皮、紙面石膏板、繃布天花,若無法有效防護,清洗風險過高。
-
電控危險:電控盒裸露、線束破皮且無防水罩可用。
B. 排水與防水不成立
-
無獨立排水,或現況已出現倒灌、接地漏現象。
-
滴水盤損壞:破裂或溢水口失效,清洗後必然再度滲漏。
C. 汙染等級超標
-
風管與保溫層:若黴菌廣泛滋生、纖維化剝落,清洗無效,需整體更換或霉害整治。
-
盤管鰭片:已嚴重腐蝕變形,一旦沖洗即可能毀壞。
空調清洗不宜立即進行的情況:何時應延期或改工法?
A. 工地時程與環境不利
-
裝修粉塵尚多:仍在打磨、切割階段,清完馬上回灰。
-
用水受限:管委或建築物禁止大量用水,且無法鋪設長距離排水。
B. 使用性風險過高
-
精密設備或高價物品:如名畫、鋼琴、專業儀器位於機下,短期內無法移走或做雙層防護。
C. 功能需先釐清
-
非單純髒污問題:疑似冷媒不足、感測器錯位、風量平衡異常導致結冰時,應先檢修測試,再決定是否進行深度清洗。
建議處置方式
-
改工法:可採低水量乾洗,減少環境與設備風險。
-
延後處理:先完成維修或待施工環境穩定後,再安排正式清洗。
空調清洗標準流程:如何在可清洗條件下做到安全有效?
一、標準濕洗流程(精簡版)
-
斷電與遮電控:確保施工安全。
-
全域防護與集水:避免地面、家具受潮。
-
拆卸部件:回風抽屜、過濾網、風鼓依序拆出。
-
清洗核心:以中性/弱鹼藥劑處理盤管與風鼓,大量清水由內→外沖淨。
-
排水測試:刷洗滴水盤、疏通排水管,注水 1–2L,確保 ≤30 秒順排。
-
復位與烘乾:復位組件,試運轉並以 FAN 模式 10–20 分鐘烘乾。
二、藥劑與工具原則
-
拒絕強酸/濃鹼:避免鰭片腐蝕與殘味。
-
低壓扇形水流:與鰭片保持 ≥15–20 cm 距離,避免折片或滲水。
三、文件化紀錄(品質保證)
-
清洗前後照片對照。
-
藥劑種類與稀釋比例紀錄。
-
清洗後 ΔT、風量、排水等測值留存。
空調不能濕洗時怎麼辦?安全替代工法全解析
一、低水量 / 乾式清潔
-
負壓吸塵+軟刷:清理鰭片表面灰塵。
-
少水量泡沫清潔:控制水量,降低滲漏風險。
-
UV / 臭氧:需遵守規範,建議在空屋狀態下施作。
二、風管端處置策略
-
可拆清洗段:直接拆下清洗,恢復局部風量。
-
嚴重污染:若風管或保溫層黴菌、纖維化嚴重,應直接更換。
三、處理目標
-
優先 恢復風量 與 改善氣味,避免持續惡化。
-
條件成熟後,再安排 深度濕洗,徹底處理髒污與隱患。
空調清洗常見誤區與風險控制:避免損壞與保固失效
一、常見誤區與避錯策略
-
雷 1:無檢修口硬洗
→ 容易滲水且清洗不到位。
✅ 對策:先開設符合規範的檢修口。 -
雷 2:只洗濾網不處理風鼓/滴水盤
→ 異味與制冷不良很快復發。
✅ 對策:至少同步處理風鼓與排水系統。 -
雷 3:排水直接接地漏最省事
→ 容易回味或倒灌。
✅ 對策:走 獨立排放,並加 U 形封水。 -
雷 4:強酸猛洗更乾淨
→ 鰭片被腐蝕,殘味難消。
✅ 對策:選用 中性/弱鹼清潔劑,並以大量清水沖淨。 -
雷 5:全封玻璃淋洗
→ 水霧滯留,天花返潮。
✅ 對策:保持空間 通風與烘乾。
二、保固期內的關鍵提醒
清洗前務必 先確認原廠規範,避免因自行操作不當而導致 保固失效。
結論
吊隱式冷氣並非逢呼即洗。先看可達性、防護、排水、供電四要素;遇到結構/汙染/排水問題,先修後洗或改工法才是正解。
清完務必用ΔT、風量/靜壓、排水三指標驗收。這樣做,既更涼、更靜,也更安全耐久。
FAQ|常見問題
Q1:沒檢修口,一定要開嗎?
是。至少 60×60 cm 才能安全到位;否則多半只能做表面乾洗,效果有限。
Q2:清洗會不會漏到天花?
合格流程會做全域防護+集水並測排水;若現場無法做到,應延期或改乾洗。
Q3:有霉味,一定得濕洗嗎?
不一定。先判斷味源是風鼓/滴水盤還是風管/保溫;後者多需更換或霉害整治。
Q4:清完還是不冷?
量ΔT並檢查外機散熱/感測器/風量平衡;皆正常再檢冷媒與洩漏。
Q5:保固內清洗會失保嗎?
依原廠條款。多數要求使用合規藥劑與不破壞性工法;施工前務必備查。
Q6:能只洗室內端不管風管嗎?
短期可改善,但風管重污會持續回味/回灰;需一併評估。
Q7:多久清一次?
一般 6–12 個月;濕熱/長開機/過敏族 4–6 個月;颱風或沙塵後增加外機逆洗與排水檢核。
Q8:不能濕洗時,乾洗效果如何?
能恢復部分風量與表面清潔,對重度油垢/黴膜有限;視為過渡方案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