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氣滴水怎麼辦?從排水孔堵塞到牆面霉斑的全面解決方案
別急換機,先把水路打通
冷氣滴水是「水走不掉」或「哪裡在結露」的結果。
抓住兩條線:排水系統(排水盤→排水管→室外)與結露源(冷排結霜、銅管與保溫失效、殼體縫隙),就能快速定位、有效修復。
5 步快篩:先找出哪裡「卡水」或「結露」
- 觀察水點:水從面板縫/風口滴=盤滿或結霜融水;牆角滲=排水管回滲。
- 看濾網與風量:濾網髒→風小→冷排易結霜→融水溢出。
- 查傾斜:室內機應微向排水口傾 1–3 mm。
- 排水測試:關機拔插頭→打開維修口,往排水盤緩倒少量清水,看室外端是否順暢流出。
- 銅管保溫:摸銅管外保溫是否※破損/結露冒汗(易滴在牆上)。
最常見 6 大成因與對應修復
① 排水孔/排水管堵塞
- 徵兆:滴水+開機有霉味,水檔常滿。
-
修復:
- 拔電→打開面板→取出濾網,吸塵/沖洗排水盤。
- 室外端接吸水機/真空幫浦反吸;或用專用疏通彈簧通管。
- 管口加防蟲網與滴水口斜切防倒風。
② 風量不足→冷排結霜融水外溢
- 徵兆:出風弱、面板有霜水。
- 修復:清濾網(2–4 週/次)、檢查風鼓灰垢(需專業拆洗),溫度調至26–28°C+自動風量。
③ 室內機安裝不良(水平/坡度不對)
- 徵兆:新機也滴水、僅一側滴。
- 修復:重整壁掛板水平,室內機向排水端下傾 1–3 mm;排水管每米落差 10–20 mm、少彎頭。
④ 排水管路過長/走高或暗管積垢
- 對策:改重力順坡走線;必要時加裝迷你排水泵並年檢濾杯。暗管以定點清洗口設計,便於保養。
⑤ 銅管/保溫不良→結露「冒汗」滴牆
- 徵兆:牆面局部潮圈、發霉長條。
- 修復:全段改用閉孔彈性保溫厚度≥9–13 mm,縫口對貼+膠帶封;穿牆處加止水環+矽利康。
⑥ 排水盤破裂/位移
- 徵兆:怎麼通都還滴。
- 修復:需拆機檢查,更換排水盤或定位卡扣(交專業)。
牆面發霉、漆面起泡的處理SOP
- 止水先行:先把滴水源修好再處理牆。
- PPE與通風:手套、口罩、開窗。
- 表面除霉:非多孔表面以稀釋漂白水(含次氯酸鈉,約1:50–1:100)小面積試拭→全局擦拭→清水再拭。
- 多孔材(石膏板/矽酸鈣板):發黑深入、鬆軟鼓起者拆換;未深入者打磨→防霉底漆→面漆。
- 控濕乾燥:除濕至50–60%RH、持續 24–48 小時,無濕痕再上漆。
切勿將酸性清潔與含氯漂白混用(會產生危險氣體)。
自己能做 vs 交給專業
長效預防:把滴水風險降到最低
- 濾網:2–4 週清一次;旺季更勤。
- 季前保養:入夏前做一次風鼓+冷排+排水管專業清洗。
- 收工烘乾:關機前用送風 10–15 分帶走盤內水。
- 環境控濕:維持50–60%RH,避開機體正下方曬衣。
- 外機散熱:四周留淨距≥1 m,降壓縮機負載。
- 排水定檢:每年檢查暗管清洗口與滴水口有無堵塞。
常見NG × 立即修正
結論|滴水問題可解,關鍵在「水走得順、表面不結露」
先用5步快篩定位,再依成因處理:通排水、調坡度、補保溫、清風路。
牆面霉斑按除霉—防霉底漆—面漆復原;最後把濾網週清、季前深洗、收工烘乾與控濕變成習慣,滴水與發霉自然遠離。
FAQ|冷氣滴水常見問答
Q1:滴水還能繼續吹嗎?
不建議。持續使用可能滲入電路與牆體,請先停機檢修。
Q2:排水管可以改粗就好嗎?
重點是順坡與路徑;直徑常見 16–20 mm 即足,上坡/多彎才是元兇。
Q3:為什麼清過濾網仍滴?
多半是排水管堵塞或機體傾斜、風鼓/冷排髒造成,需進一步處理。
Q4:新裝就滴水?
高機率是坡度與水平不對或管路回水,請原施工單位復檢調整。
Q5:可以倒漂白水到排水管殺菌嗎?
不建議直接倒入室內端,易傷金屬橡膠與散發刺激味;改用反吸/清洗槍。
Q6:牆面霉斑處理完還會回來嗎?
若滴水源處理乾淨+控濕,並用防霉底漆,復發機率大幅降低。
Q7:銅管外露「流汗」怎麼辦?
更換或加厚閉孔保溫並全程封口;穿牆處做止水與矽利康收邊。
Q8:需要裝排水泵嗎?
重力不順或暗管路徑受限時可考慮,但需定期清理濾杯並預留維修口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