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中最耗電的不是冷氣!3大吃電怪獸曝光,熱水器竟是隱藏兇手
先抓兇手,再談省電
許多人把電費高漲歸咎於冷氣,其實真正的「吃電怪獸」往往是長時間運轉或高功率的家電:像是電熱水器、除濕機、冰箱。
本文用「功率×時間」的簡單公式,帶你辨識主因、對症下藥,立刻看到帳單變化。
先學會算:家電耗電的通用公式
耗電量(kWh)=額定功率(kW)× 使用時間(h)
- 例:3kW電熱水器×1小時/天 ≈ 3kWh/天 ≈ 90kWh/月
- 例:250W除濕機×12小時/天 ≈ 3kWh/天 ≈ 90kWh/月
- 例:平均功率150W冰箱×24小時/天 ≈ 3.6kWh/天 ≈ 108kWh/月
先盤點「功率高」或「開最久」的電器,再決定你的省電戰略。
吃電怪獸 No.1:電熱水器(儲熱式/即熱式)
為什麼這麼耗?
- 儲熱式:功率常見2–4kW,還有待機保溫流失。
- 即熱式:瞬間高功率(可達5kW以上),每一次用水都是滿載。
- 高頻率使用(全家人連續洗)+高設定溫度=電費直升。
立刻可做的省電招
- 調溫:夏季45–50°C、冬季50–55°C,避免不必要過熱。
- 定時/分時:家人洗浴集中於2–3小時,平時關保溫或降低溫度。
- 加裝節流蓮蓬頭、冷熱混合比更精準(出水量小=加熱時間短)。
- 保溫:儲熱桶與熱水管包保溫棉,減少待機損失。
- 定期除垢:水垢降低熱交換效率,每6–12個月檢查一次。
- 可行的話:改為熱泵熱水器或搭配太陽能熱水,長期最省。
吃電怪獸 No.2:除濕機(濕熱氣候的長跑手)
為什麼這麼耗?
- 雖然功率僅150–400W,但常在梅雨與夏季長時間連續運轉。
- 放錯位置、門窗漏氣、室內熱源多,會讓除濕機越除越久。
立刻可做的省電招
- 濕度設定50–60%RH,到點自停,別讓它無止境乾到40%。
- 擺放對位:置於走道或中央、背面離牆≥20cm,避免角落死氣。
- 關門窗+補氣密:減少外界水氣滲入。
- 強化排風:浴室、曬衣間先排濕再除濕,時間縮短一半。
- 搭配冷氣的除濕模式:悶熱高濕時先用冷氣降溫+中風,除濕機工作時間就會大幅縮短。
- 定洗濾網:每2–4週清一次,維持風量與效率。
吃電怪獸 No.3:冰箱(全年無休的待命王)
為什麼這麼耗?
- 冰箱24小時不停機,任何小習慣都會累積成月電量。
- 門封老化、食物塞滿、散熱不良,都會讓壓縮機長時間高負載。
立刻可做的省電招
- 溫度設定:冷藏3–5°C、冷凍**-18°C**;季節變化微調。
- 七分滿:過空不保冷、過滿擋風道;用保冷磚穩溫。
- 散熱距離:背面/側面至少5–10cm,避免貼牆或悶在櫥櫃裡。
- 門封條檢查:紙張夾住能輕易抽出=漏冷,應更換。
- 少開門、快拿放:先想好要拿什麼;熱食降溫後再入。
- 定期除霜與清塵:冷凝器積塵、霜層過厚都會耗電。
加碼觀念:烘衣機與電暖器也是潛在黑洞
- 烘衣機:1.5–3kW,建議晴天先風乾,寒濕季改熱泵式烘衣機耗電可降。
- 電暖器:1–2kW持續開啟很傷荷包;可改暖空調/熱泵或加強氣密+保溫。
你的省電路線圖(先做最有感的事)
- 抓主因:用公式估算三類電器的月耗電量,排序前三名。
- 快調參數:熱水器溫度與定時、除濕目標濕度、冰箱溫度與散熱距離。
- 修環境:遮陽、氣密、通風與動線調整(讓冷熱與濕度更好控制)。
- 養習慣:濾網月洗、冷凝器季清、熱水器半年除垢。
- 看投報:視用電習慣,評估熱泵熱水器/熱泵烘衣、高能效冰箱的汰舊換新。
結論|把時間和功率管好,帳單自然往下走
真正的省電不是「少吹冷氣」,而是鎖定高功率或高時數的電器,用正確設定+環境改善+維護三管齊下。
先從熱水器、除濕機、冰箱下手,你會發現涼爽不減,電費卻開始穩穩下降。
FAQ|常見問題一次解答
Q1:我家幾乎不開冷氣,為什麼電費還是高?
多半是熱水器保溫流失、除濕機長開、冰箱散熱差。用公式估算各自的月耗電量,抓主因先處理。
Q2:儲熱式與即熱式哪個比較省?
看使用型態。少人、零散用水→即熱式;多人連續洗→儲熱式+定時。最佳解通常是熱泵熱水器。
Q3:除濕機與冷氣除濕哪個省?
濕度高、溫差小時,除濕機效率不錯;又熱又濕時,先用冷氣把室溫壓下來再除濕更舒適、省時。
Q4:冰箱「節能模式」值得開嗎?
多數情況值得。若頻繁開關或大量熱食入內,可能影響保鮮,請視情調整。
Q5:熱水器要不要天天關電?
儲熱式若每天都用,建議用定時/調低溫而非頻繁斷電;長期外出再關。即熱式用完即可待機。
Q6:家電待機耗電需要在意嗎?
多台累計也可觀。影音設備、路由器、微波爐時鐘等待機可用排插總開關管理(冰箱、網路必要設備除外)。
Q7:換家電真的能省很多嗎?
高時數家電(冰箱、熱水器、除濕機)汰舊換高能效通常回本快;購買前看能源效率等級/CSPF/年耗電量。
Q8:我想做全屋省電的優先順序?
① 熱水器設定與定時 → ② 除濕機濕度與位置 → ③ 冰箱散熱與溫度 → ④ 門窗氣密遮陽 → ⑤ 定期保養 → ⑥ 視情導入熱泵或高能效新機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