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氣吹多久再關機最省電?教你預估時間與正確做法
不是關得越勤越省,而是「少起停、少負荷」最省
壓縮機在啟動與高負載最耗電;環境穩定、長循環時效率反而高。
因此最佳策略是先快冷到舒適,再用穩定檔維持;當你要離席或外出時。
依外出時長與空間保溫能力決定關機或「升溫保溫」,通常比一關一開來得省。
先搞懂兩個時間:冷房時間 & 回溫時間
冷房時間(降到目標溫所需)
- 影響因子:室內體積、外氣/西曬、機型能力、風量。
- 小坪數、隔熱佳、風量強 → 冷卻更快。
- 做法:進門先強風 5–10 分,比設極低溫更快達標。
回溫時間(關機後升回不舒適)
- 影響因子:隔熱/遮陽、漏風、濕度、家電發熱、人數。
- 隔熱好+遮陽好 → 回溫慢;隔熱差+西曬 → 回溫快。
- 意義:如果你的外出時間小於回溫時間,與其關機,調高1–2°C或定時通常更省。
幾分鐘該關機?用簡化公式先估一下
目標:用容易取得的數據抓一個「關機臨界點」。
步驟
- 量測三個溫度:
- 進門時室內 T₀(例:31°C)
- 你覺得舒適的設定 Tₛ(例:27°C)
- 當時外氣 Tₑ(例:33°C)
- 記錄兩個時間:
- t_cool=從開機到室內達 Tₛ 的時間(例:8 分)
-
t_warm=從關機到室內從 Tₛ 回升 +2°C 的時間(例:25 分)
(+2°C 多數人開始覺得熱)
- 臨界判斷:
- 短離席 ≤ t_warm → 不關機,升溫 1–2°C 或定時 30–60 分
- 外出時間 ≈ 1–2×t_warm → 視隔熱選擇關機或升溫 2–3°C
- 長外出 ≥ 2 小時 → 關機最省(回家前 10–20 分遠端開更省)
快速口訣:回溫慢(隔熱好)→ 多用升溫;回溫快(隔熱差)→ 果斷關機。
三種常見情境的最省電做法
外出買東西 20–40 分
- 不要關機。把設定溫度升高 1–2°C或開定時 30 分,回來更省。
午休/短暫離家 1–2 小時
- 隔熱普通:關機;回來再強風 5–10 分快冷。
- 隔熱良好(有遮陽、漏風少):升溫 2–3°C+低風量維持。
長時間外出 ≥2–3 小時或整天
- 關機。回家前若可遠端,提早 10–20 分啟動或用循環扇+強風加速。
開關機與調溫的正確流程(SOP)
進門冷房
- 先通風 5 分鐘(對角開窗/排風)排熱排濕
- 關窗 → 開冷氣 26–28°C + 強風 5–10 分(比設18°C更省更快)
- 達標後轉自動/中風+循環扇側送混風
短離席
- 定時 30–60 分或升溫 1–2°C,避免頻繁起停
睡眠
- 睡眠模式或每小時+0.5–1°C,關機前送風 20–30 分烘乾蒸發器防霉
把回溫變慢=更容易省:四大降負荷招
- 遮陽:西曬面窗簾/貼膜,降低回溫斜率
- 堵縫:門窗擋條,減少熱滲入
- 循環扇:混風讓設定溫度再上調 1–2°C仍舒適
- 除濕策略:濕熱日先短時除濕,維持 45–60%RH 體感更涼
想更精準?用兩個小工具校準你的臨界點
- 智慧插座/電表:觀察關機與再開機時尖峰功耗,避免短循環
- CO₂/濕度計:濕度高會加速悶熱感;濕度↑=回溫更快
結論:用「回溫時間」當尺,決定關機或升溫
最省電的冷房,是先快冷、再穩定;離席時以回溫時間判斷:短於回溫→升溫或定時、遠長於回溫→關機。
再加上遮陽、堵縫、循環扇與除濕四招,既舒適又能把電費有效壓低。
FAQ|冷氣省電與開關機常見問題
Q1:變頻機還需要這樣算嗎?
A:更需要。變頻機擅長穩定低負載;短時離席用升溫比關機更省。
Q2:離席 30 分到底關不關?
A:多數居家 不關;升溫 1–2°C或定時 30 分最划算。
Q3:回來總覺得黏?
A:離席前改除濕 20–30 分或回家先強風+短時除濕,維持 45–60%RH。
Q4:循環扇會不會更耗電?
A:風扇功耗小,卻能讓設定溫度提高 1–2°C仍舒適,總電量往往下降。
Q5:遠端預冷要提早多久?
A:一般10–20 分足夠;大坪數或西曬可拉到30 分並先啟動強風。
Q6:一直「升溫不關機」會不會傷機?
A:不會。少起停更保護壓縮機;重點是濾網乾淨與外機散熱良好。
Q7:關機前要做什麼?
A:送風 20–30 分烘乾蒸發器,減霉味、下次更快達標且更省電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