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氣不涼怎麼辦?屏東冷氣清洗推薦與清洗後實測效果
不涼不一定是冷媒,八成是「髒+散熱差」
大多數「不涼」來自濾網積塵、風鼓與冷排卡垢生菌、室外機散熱差,風量與換熱效率掉下來,冷房自然跟著打折。
先把風路與散熱路打通,再釐清是否有冷媒滲漏或安裝問題,才能對症下藥、花錢有效。
先自救:冷氣不涼五大檢查(由易到難)
- 濾網/前導風網:兩週未洗?先水洗陰乾復位。
- 出風角度與風量:水平方向吹人最有感,風量開強助降溫。
- 門窗縫漏/熱源:西曬、未拉窗簾、廚房溫度外洩都會「吃冷」。
- 室外機散熱:背後20–30cm淨距、日曬直打可加遮陽棚(保留對流)。
- 排水與結露:室內機滴水或冷排結冰=大多是風量不足/髒污或冷媒異常。
以上做完仍不涼,再安排專業深度清洗與壓力/洩漏檢測。
屏東在地建議:濕熱+鹽霧=更要勤保養
- 濾網:夏季或梅雨每2–4週清一次。
- 室內機專業清洗(含風鼓/冷排/排水盤):每12–18個月;海風/塵多環境6–12個月。
- 室外機散熱鰭片:每6–12個月低壓沖洗與鰭片梳直,保持對流。
- 出租套房/長時間低溫使用:週期再縮短一級。
專業清洗SOP(到府流程看這些)
- 測前基線:記錄室溫/濕度、出風溫、風速、瞬時耗電。
- 斷電防護:拆前覆蓋保護;室內機外殼/濾網/導風片拆卸。
- 噴洗與刷洗:中性/酵素藥劑噴塗冷排、風鼓、排水盤→高流量低壓沖洗。
- 排水系統疏通:清通凝結水管、檢查存水彎。
- 室外機:鰭片塵土沖洗、校正翹曲鰭片;檢查葉片與軸承異音。
- 復組與試運轉:量測出風溫差(回風-出風)、風速、耗電與異味。
- 環境收尾:噴霧消毒手觸面、地面復原與完工說明。
注意:非必要不主張強酸強鹼;藥劑殘留需以清水徹底沖淨。
清洗後「有沒有比較涼」?這樣自己量
- 出風溫:紅外線/探針溫度計,距出風口10–15cm量中心與兩側取平均。
- 風速/風量:手持風速計置中量測;或用等距紙條觀察吹拂角度變化做輔助。
- 耗電:插座型功耗計記錄清洗前後相同設定5–10分鐘之平均W數。
- 標準化條件:同一時段、同房間、門窗全閉、風量固定、溫度同設定。
實測範例(示意;數值會因型號/環境不同)
什麼情況清洗後還是不涼?
- 冷媒滲漏/不足:清洗能改善換熱,但壓力不足仍會不涼;需尋漏補漏而非只「加冷媒」。
- 室外機散熱條件差:背風、日曬、熱氣回流;需移位/遮陽與通風改善。
- 機齡過高/壓縮機效率衰退:考慮汰舊或大修。
- 安裝瑕疵:銅管過長/折扁、排水反坡、內外機容量不匹配。
自己維護的關鍵頻率
- 濾網:2–4週;毛孩家庭/靠馬路縮短。
- 冷排表面防塵:每月除塵刷輕刷(不誤傷鰭片)。
- 室外機散熱面:半年一次低壓沖洗+清理落葉。
- 環境:冷房季把室內濕度控制在55–65%RH,減少黏膩與霉味。
結論|把風路打通、散熱做好,「不涼」多半能回來
屏東濕熱下,冷氣要涼靠兩件事:風量回升與散熱順暢。
從濾網清洗→專業深洗→散熱環境優化逐步處理,再用出風溫差、風速、耗電做結果驗證;若仍不涼,再檢查冷媒與安裝。照著本文節奏走,多數機況都能明顯改善。
FAQ|冷氣不涼與清洗常見問題
Q1:多久做一次「專業深洗」?
一般環境12–18個月;海邊/粉塵多6–12個月;濾網則2–4週居家自行清。
Q2:一定要拆風鼓嗎?
要恢復風量與除味,拆洗風鼓+排水盤效果最明顯;僅噴外表多半治標。
Q3:清洗能省電嗎?
風量恢復、換熱效率提升,同設定下功耗可下降;幅度視髒污程度與環境而定。
Q4:清洗會不會漏水?
正規會防水布+回收並釐清原本排水是否阻塞;清完還滴水多半是排水管未通或未復位,請即刻回報。
Q5:聞到藥水味正常嗎?
完工應清水足量沖淨,不該殘留刺激味;敏感者可要求中性/食品級酵素配方。
Q6:清洗後還不涼?
檢查冷媒洩漏、室外機散熱與安裝;必要時做壓力測試與尋漏。
Q7:可以只清室內機嗎?
可,但室外機散熱同樣關鍵。建議內外機一起,效果更穩定。
Q8:清洗會影響保固嗎?
依品牌政策而異;選擇合格廠商、完整記錄,並避免拆卸到保固限制部位。
Q9:清洗要多久?
單台室內機含風鼓拆洗約1.5–2.5小時;視髒污與室外機高度而異。
Q10:異味多久會回來?
依環境與習慣而定;兩週洗濾網、保持除濕與通風,能延長清新時間。
延伸閱讀: